中新网广州8月15日电 题:广东全力创建南岭国家公园 助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中新网记者 程景伟
国家公园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且具有国家代表性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定陆域或海域。
近年来,广东省积极全力创建南岭国家公园,开展以国家公园为核心的就地保护行动,不断构建和完善科学规范的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
南岭绿色明珠:生物多样性丰富
“这是广东含笑,为广东省特有种,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日前,在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李远球向记者介绍了珍稀植物广东含笑。广东含笑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其叶柄、叶子背面与花蕾密被红褐平伏柔毛,微风拂过,金光闪闪。
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北部,南岭山脉南缘,因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被誉为“南岭绿色明珠”。据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郭国新介绍,该保护区处在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大,地层古老多样,地貌复杂,过渡气候适宜,具有各式各样的生态环境。
广东大峡谷。记者 陈骥旻 摄
目前,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拥有高等植物2823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420种。近年来,该保护区陆续发现了广东含笑、石门台白丝草、拟日本蛇菰等植物,以及英德睑虎与蒲氏睑虎、中华湍蛙等动物。其中,2014年石门台白丝草在该保护区海拔1580余米的“船底顶”上发现,是中国发现的第5种白丝草属,也使得全世界的白丝草种类增至11种。
相关专家指出,石门台保护区接连发现新物种,进一步印证了当地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同时为广东创建首个国家公园——南岭国家公园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根基。
广东最大的物种基因库: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频现
作为南岭国家公园(拟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这里有广东省内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也是广东最大的生物物种基因库。
近年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断监测到珍稀野生动物。去年9月,该保护区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金斑喙凤蝶的珍贵视频。经确认,这是到目前为止该保护区首次记录到金斑喙凤蝶的影像。据介绍,金斑喙凤蝶有“梦幻蝴蝶”“蝶中皇后”之美誉,一年一般只能繁殖两代,是中国特有种,中国唯一的蝶类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位列世界八大名贵蝴蝶之首,野外生存数量非常稀少,极少被人发现。
鳄蜥。记者 陈骥旻 摄
今年5月,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团队对2个黄腹角雉种群进行监测时,发现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家族活动的珍贵清晰影像。黄腹角雉是中国独有的珍禽,仅生活在南方部分省份的深山区。由于数量稀少,被誉为鸟类中的“大熊猫”,高清影像记录到黄腹角雉幼崽的情况也非常罕见。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有关负责人称,据最新统计,该保护区范围内现有野生高等植物287科1262属3892种。该保护区保存的野生植物种数,超过广东省总种数的一半,具有种类组成丰富、热带成分明显、起源古老、特有现象突出等特点。
同时,该保护区野生脊椎动物64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97种,包括云豹、黄腹角雉、莽山原矛头蝮、金斑喙凤蝶、中华穿山甲等。
南岭国家公园创建进入设立报批阶段
拟建的南岭国家公园规划面积约1931.57平方公里,涉及韶关和清远2个市,整合了14处自然保护地,是特有、珍稀、濒危物种高度聚集区,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拟建的南岭国家公园记录分布有野生动植物共5470种。其中野生高等植物4748种,占全省野生高等植物的71.31%;陆生脊椎野生动物722种,占全省陆生脊椎野生动物的68.63%。
广东天井山瀑布。记者 陈骥旻 摄
“南岭国家公园是中国亚热带过渡区生物区系的汇集区域,无论是植物多样性,还是陆栖脊椎动物多样性,都是中国陆地生物多样性特丰产地和珍稀濒危物种富集区域。”广东省自然保护地专家委员会专家黄金玲介绍,南岭国家公园不仅是属于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山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在陆地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全球性的科学保护价值。
据悉,2020年至2023年,广东省财政共落实国家公园建设资金约3.6亿元,先后推动落实33个项目专项债资金40.19亿元,用于南岭国家公园辐射带动区域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国家公园范围内3座小水电清退试点、南岭国家公园入口廊道景观提升、华南历史研学基地建设、天然林封禁保育、国家公园勘界、开放式生态体验社区等项目,正有序推进智慧南岭国家公园建设和南岭国家公园博物馆等项目。
广东南水湖鹭鸟飞舞。记者 陈骥旻 摄
目前,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已取得突破性成果,进入设立报批阶段。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下一步,广东省将持续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建设,推动建成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体制,探索生态系统严格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平衡模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完)
中国天气网讯 本周虽已进入末伏的尾声,但我国中东部大部依然“热”力不减。预计8月15日至19日,20余省份将先后出现桑拿天,其中重庆、湖北、湖南等地不仅最高气温会超过35℃,湿度也普遍在50%上下,妥妥的“焖蒸”模式。中国天气网推出大城市高温打卡日历,看哪里将体验超长待机的桑拿天。
桑拿天影响波及20余省份 重庆湖北等地高温高湿叠加
此轮桑拿天气影响范围较广,将波及华北、黄淮一直到江南等地20余省份,核心影响时段为8月16至19日。“此次过程中,四川盆地、重庆、湖北、湖南等地将出现成片的高温天气,高温高湿叠加,酷热难耐。”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
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大城市高温打卡日历来看,在此次大范围桑拿天气中,长沙、武汉的高温待机时间最长,35℃及以上的高温天气将天天见;重庆、西安等地未来五天也有四天将遭遇高温。尤其是重庆今起三天将持续出现37℃以上的高温天气,湿度普遍在70%以上,体感气温或超42℃。
为何此轮南方桑拿天来势汹汹?据石妍介绍,四川盆地、重庆一带高空受高压控制,下沉气流起到增温作用,同时低层有偏南暖湿水汽输送,加上这一带地势较低,热量聚集难以散发,容易出现高温高湿的天气,因此桑拿天可持续近一周时间。
江南、江汉等多地则将在明后天加入高温桑拿的行列,“这是由于大陆高压与海上高压在明后天连成片,形成一个庞大的高压系统,加上低层有暖湿气流输送,不少地方体感温度能达到或超过40℃。”石妍解释道。
北方的华北、黄淮等地本周前期处于高压脊或脊前偏北气流控制区,会出现大范围晴热天气,最高气温将普遍在35℃上下徘徊,其中17日前后,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将出现成片的高温天气。
本周日出伏!华北早晚凉意初显 江汉江南等地高温桑拿天持续
回顾今年的三伏天,头伏期间,我国新疆、华北、四川盆地、广西等地高温天气频发,尤其是华北的高温日数相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多;中伏期间,新疆、内蒙古西部、黄淮西部、四川盆地、江南中西部、华南等地出现了5至10天的高温天气,其中新疆、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等地的高温日数,相比常年明显偏多,而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受到台风降雨的影响,高温日数相比常年明显偏少。
8月20日,我国即将出伏。石妍介绍,出伏后华北大部最高气温会降至30℃上下,早晚凉意初显;但在黄淮西部、江汉、江南及四川盆地东部等地,高温焖蒸的桑拿天还将持续。
桑拿天往往比高温干热天气更难熬,这主要是因为这种天气除了气温高之外,还有湿度大、风速小等特点。高温高湿的环境会让汗液的蒸发速度大大降低,人体无法迅速散热,体感会更热。
中国天气网提醒,应对桑拿天,需注意“三多两少”,即多喝水、多通风、多休息,少外出、少耽误。桑拿天里需多喝水,可适当补充淡盐水,以免出汗多导致脱水;多通风,保持室内新鲜空气流动。此外,桑拿天易中暑,应避免午后气温较高时段出行,多休息,提高免疫力。如出现中暑症状,要及时就医,以免发生危险。(文/江漪 数据支持/石妍 设计/罗嘉雪)